福壽山農場四季氣候分明,孕育出四時美景:

「一月雪天飛,二月讚櫻花,三月舞桃花,四月笑蘋梨,五月齊花開,六月捻茶香,七月瀲菊黃,八月覓桃香,九月品梨甜,十月秋收豐,十一月採蘋樂,十二月盈霜降。」

十一月正是蘋果盛產的季節,滿山滿谷的蘋果等著被採收。

蘋果是屬於溫帶落葉果,通常須栽培於低溫地區,地處亞熱帶氣候的台灣原來不出產,民國46年福壽山農場帶動整個梨山地區試種果苗,歷經五年豐收有成,福壽山堪稱是台灣蘋果的原鄉。

這裡的蘋果沒有套袋,一顆顆果實赤裸裸呈現,不管美的醜的,全都攤在陽光底下,不怕被檢視。

福壽山蘋果在這鍾靈毓秀的高山上,出脫得超塵出凡,在我看來像是一顆神仙果。 

一片片蘋果園,一棵棵蘋果樹,交構出一條條蘋果隧道,在雪山山脈的映襯下,也顯得氣勢磅礡!

面對紅豔欲滴的果實,叫人興起採果的慾望,如能在蘋果樹下現採鮮嘗,一定讓人覺得十足過癮!

產季時,農場除了開放住宿客採果之外,也推出果樹認養活動,每株果樹5000元,保證採收50台斤,不足斤兩數由農場補足。

相對於進口蘋果的碩大光澤,這裡的蘋果果實小,皮又粗糙,外觀不起眼,但採有機種植,也沒有上臘加工,可以連皮一起吃,正符合現代健康飲食風潮

福壽山出產的蘋果中,以「蜜蘋果」的風味最佳,「蜜蘋果」並不是一個品種,而是一種保護種子的機制,由於溫差太大的關係,果樹擔心種子凍壞而迫使蜜腺分泌到極限,果實在果樹上成熟後,果心部位結有顏色較深、似凍熟狀的糖霜, 而得「蜜蘋果」之名,這種甜中帶點微酸的新鮮口感,是其他進口的外國蘋果比不上。

農場四處分布蘋果園,主要集中於茶葉改良場周邊,這棟顏色鮮豔的美麗建築,就是蘋果採收完畢的包裝處。

一進去看到裡面的「排場」,說包裝處是太小覷了,簡直是一間略有規模的工廠:

堆積如山的蘋果;

機器分級處理;

人工裝箱;

逐一封箱;

封箱完畢,可自行載運或宅配寄送。

從種植、結果,到最後一箱箱蘋果運下山,農場全都一手包辦,送到消費者手上,保證新鮮看得到、健康吃得到。

蘋果是福壽山農場的特產無庸置疑,市面上新鮮現採的蘋果百分之八十來自福壽山,最厲害的還不只這些,農場有個鎮場之寶─蘋果王,來福壽山一定要去膜拜一下!

福壽山累積蘋果育苗的豐富經驗之餘,民國六十年由農場技術人員以圓葉海棠蘋果樹當作原木,嫁接二個其他品種,至今已經超過40種以上,每當10~11月蘋果王結果時,各式大小、形狀、顏色的蘋果掛在樹上,蔚為奇觀,是謂「蘋果王」。

由於產期已近尾聲,目前只剩少數幾種蘋果在樹上,讀解說牌洋洋灑灑的寫著各式品名,想像滿滿的一樹有紅也有綠的蘋果,有了蘋果王好像擁有全世界的蘋果。

每種蘋果有各自不同的習性,照顧蘋果王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心血,農場內部流傳一首詩:

  蘋果林中封王榜 綠葉紅花伴君旁

  秋果脆甜肉芳香 枝枝血淚猶憶往

  眾嘖稱奇忙拍照 誰識當年接樹狂

一棵大蘋果樹,是多少個苦心造詣的成就,在一棵大蘋果樹下,如何不感念技術人員的辛勞!

圓潤飽滿、香味四溢的蘋果,引人食指大動,不過,蘋果王所結的果實皆為觀賞之用,禁止遊客採摘食用,常會看到許多果實腐爛落地,化作養分回饋蘋果王下一季的豐收。

雖然不能大快朵頤一番,單純欣賞蘋果的樣子也很滿足:在藍色天空映照下,蘋果更顯朱紅豔澤、晶瑩剔透如水晶,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品呢。

蘋果王的頂端,冒出一顆顆紅果實,小得像櫻桃,當我莫名所以這是什麼?剛好場長經過,當場為我解說:此乃圓葉海棠,就是架接蘋果王原木所結的蘋果。

原來如此,蘋果王有「陸奧」這種可長到一台斤的巨無霸蘋果,也有小到像櫻桃的圓葉海棠蘋果。

我接著問:圓葉海棠可以吃嗎?場長回答:可以,不過味道非常酸,一般人不喜歡。

如果有機會,我這好吃鬼倒想嚐嚐看,這小小蘋果的滋味。

人人都吃過蘋果,看到蘋果花的機會卻不多,其實蘋果花和系出同門的薔薇科姊妹梅花、櫻花、桃花一樣姿色不凡。

就是這朵小巧細緻的花,繁衍出家族龐大的蘋果王,多麼美麗又神奇的力量!

 

音樂:大蘋果樹下